探访吴文化发源地:学习泰伯精神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近日,在丹桂飘香,秋意正浓的季节里有幸受邀到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梅村街道参访,不仅加深了对“吴文化”的起源及泰伯精神进一步理解,而且更加坚定了对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及向心力的自信。

泰伯指吴太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相传,泰伯、仲雍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亶父。
按惯例,泰伯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亶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今江南梅里)断发纹身,在凤凰台安营扎寨,他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后建国“句吴”(音“勾”),在位49年,开创了长达650年吴国文明史。泰伯谦逊礼让、以德立人、至德归道,以德兴国。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

泰伯先让贤后开辟江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融合东西文化,奠定了江南古文明的基础,他不仅仅是吴国的创始人,更是杰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群众领袖,他不坐享其成,而是历尽艰辛,去创建、去开发、去为百姓服务;他不因循守旧继承父业,坐享其成继承王位,而是去开拓创新,甘当垦荒人,开辟新天地。


泰伯墓
泰伯墓,又称称吴王墩、皇陵,位于江苏无锡市鸿山街道鸿山。于东汉永兴二年规模兴建,在盛唐时期号称”江南第一古墓”,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2012年12月25日,鸿山泰伯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无锡唯一一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和“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荣誉于一身的旅游点。

景区以吴文化为内涵,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展现了三千多年吴地生产、人文、民俗的壮丽画卷。景区前的吴文化广场,由南向北依次分为降福广场、吴韵大道、吴文化广场、寻根文化广场四个部分。每年的4月10日,泰伯祭祀典礼–中国(无锡)吴文化节,作为吴氏宗亲和海内外同胞盛大的祭奠先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吴文化广场南端是有凤来仪雕塑。凤鸣岐山,主周当兴,“有凤来仪”,意在表现泰伯为古公亶父长子的身份。这座雕塑以北的中轴线上,另有两组雕塑,分别展现泰伯奔吴和开发江南的故事。广场北端,高大的泰伯铜像温和而沉静。他的身后屹立着一座大型牌坊,上面“第一世家”大字十分醒目。泰伯墓园隐于山上的林木,环境十分安静,清亮的鸟鸣此起彼落。泰伯墓为圆形,周围以青石垒砌,顶部用土覆盖,高约2米多。

东汉永兴二年(154),诏吴郡太守糜豹在无锡鸿山“监修泰伯墓,建茔域”。糜豹在《太伯碑记》中说:“余幼年读鲁论文暇,每思太伯之风,彷徨而不可企,不意受命南邦,诏建泰伯墓庙。”

后来的史书也曾提到这座墓,如《吴地记》记载:“泰伯城筑于梅里平墟,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今日梅里乡、亦曰梅里村,泰伯庙在焉。城东五里曰皇山,一名鸿山,有泰伯墓。”

在泰伯墓东南,有一新建碑林,伫立着近60块石碑,上前细看,那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吴姓宗亲会及海外宗亲会认祖归宗的碑刻。



鸿山泰伯墓已成为联系世界吴氏宗亲的纽带。自2006年起,吴文化节和泰伯祭祀大典已经举办了十届,在世界吴氏宗亲会的主持下,全国各地及海外吴氏宗亲会代表济济一堂,举办隆重的祭祀仪式。


鸿山遗址博物馆
无锡鸿山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期间全国100项重点大遗址保护工程之一。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一个建于特大型战国贵族墓邱承墩原址的遗址类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和国内文博界认定为中国长江以南规模最大、馆内展线和展陈手段最科学合理最具创意、与周边自然环境结合得最好的遗址类博物馆。

中国吴文化博物馆则是国内首个全面系统开展吴文化研究和展示的专题博物馆,同时为鸿山遗址博物馆提供全方位的历史人文背景展示。
鸿山遗址博物馆、中国吴文化博物馆于2008年4月10日落成,9月正式开放,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风格古朴、简约、自然。从宛如弓箭的平面造型、仿先秦时期古城墙的建筑墙体、环绕四周的水道到屋面上的特制青铜瓦,都喻示着青铜时代吴越争霸的历史风云。

博物馆的中轴线建筑屋面采用两面坡顶,入口部位和中央大厅之间的庭院地面则用青砖铺设,体现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建筑墙体表面采用与江南农田土壤机理相同的色彩,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浑然一体。整个建筑风格处处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


该馆有一件无锡一号文物——玉飞凤。玉飞凤是无锡城市的标志原型,是一件仅3cm大小的战国时期微雕玉器,也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微雕玉器。这件玉飞凤的出土地,就是鸿山遗址博物馆所在的鸿山墓群中出土的。除了玉飞凤之外,这座博物馆还有青瓷三足缶、琉璃釉盘蛇玲珑陶球形器、龙形玉璜等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




2005年,鸿山墓群获评“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6年5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月,入选“十一五”期间全国重点保护大遗址。
2010年10月,鸿山墓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东南,与苏州市隔河(望虞河)相望,湿地公园东邻漕湖、鹅真荡,西望太湖,南傍望虞河,北接伯渎港,是区域重要的过水通道。公园内河泊连片,草木成荫,野鸟成群,有游船、射箭、野外CS、垂钓、烧烤、自行车等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适合一家三口或约几个朋友一起野外踏青、放松身心、户外拓展,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呼吸最新鲜的空气。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因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美好传说发生于此地而得名,已跻身国家级湿地行列,与西溪、溱湖等知名湿地并驾齐驱。2021年8月,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公示名单。

“举案齐眉”典故是说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天,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无锡)。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愉快地吃起来。


泰伯庙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在今无锡梅村街道的伯渎河畔。为纪念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庙。过伯渎河拱桥是雄壮的“至德宗祠”,泰伯庙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泰伯庙的泰伯殿、玉皇殿、关帝殿、至德宗祠是一群古典的、辉煌的建筑群体,庄严辉煌。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桥北立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石坛北为棂星门,竖有六根石柱,高6米,有云龙、仙鹤雕饰。棂星门为泰伯庙第一进建筑,面阔三间。后有院落厢旁,东西各九间。院内尚存古柏、桂树各一株。

2006年5月25日,泰伯庙和泰伯墓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年风雨,经历岁月的风尘,多少庙堂毁于一旦,唯有泰伯庙仍然巍峨屹立,代代重修,烟火不断。泰伯的至德精神薪火相传,千古江南。历来人们把山东的“孔庙”称为北方第一府,而把江苏无锡的“泰伯庙”称为南方第一家。



经过历代修建的泰伯庙,是一组群体建筑,庄严辉煌。介 绍 吴文化的发源地。三千年前,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吴国的都城就在梅里。今泰伯庙就是祭祀吴国创始人泰伯的祠庙。每年正月初九为泰伯的诞辰,现已形成传统庙会,经久不衰。


近年来,到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鸿声街道朝拜吴泰伯,考察吴(吴国)文化的已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曾组织近万名官员、专家、学者前云参观考察。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家还有以“泰伯”、“梅里”等命名厂矿、商店和社会团体名字的。美国唐人街有“泰伯店”和“泰伯俱乐部”。泰伯的英名,梅里的声誉不仅传遍了五湖四海,还传响了五大洲四大洋。


梅里古镇
梅村,古称梅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古镇。三千多年前,西周周太王长子泰伯,从陕西岐山奔波千里至江南梅里(梅村),将中原文化传播于荆蛮之地,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句吴”。泰伯被孔子尊为“至德”,《史记》将其列为“世家第一”,梅村也因此成了吴地江南文化的重要源头,史誉“句吴古都”“至德名邦”,享有“江南第一古镇”、中国二胡之乡”等美誉,是华夏吴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铸就了梅里的“古”,时代唤醒了梅里的“今”,在古与今交织缠绕的浪潮中,无锡梅里古镇项目应运而生。梅里古镇以梅里文化为灵魂,以泰伯庙为依托,以吴文化为核心要素,以古都水乡为表现形态,以特色商业为载体,充分吸收吴文化建筑园林、吴地民居特色,定位为无锡城市会客厅、无锡东部区域旅游休闲消费目的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0亩,商业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汇集文化体验、精品客栈、滨河休闲酒吧、餐饮、文化剧场演艺等,运用现代化科技智能手段,活化文化体验,创新商业业态,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结合各类消费业态打造集文化、休闲、时尚、旅游的一站式文化旅游休闲生活目的地!


近年来,梅村街道依托历史悠久的吴文化以及二胡文化,切实加强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2019年2月,“亲情中华”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落户梅村二胡文化园,为进一步密切与侨联组织、海外侨团的联系,满足侨胞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旅游需求带来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梅村街道以“泰伯家祭”搭建与港澳台及海外各界联系的桥梁,秉持“文化相通,血脉相连”宗旨,大力推动吴地文化走向世界,让侨胞感受 “根”的记忆。

泰伯在陌生环境里,断发纹身,与土著居民休戚与共,最后兴镇建城,是一位构建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泰伯是精神文化自信经典范例。泰伯走自己既定的路,不彷徨,不摇摆,权色无侵,清正廉洁,文化自信。受到孔子、老子以及多个朝代领导人等大家的推崇,值得我们尊敬与效仿。
泰伯精神文化本质特征就是至德归道。弘扬泰伯的至德归道精神,对于我们提出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中国历史,泰伯,是以德立人、以德兴国的成功实践者和光辉典范。面对“物质文明越来越进步,精神道德文明越来越退步”现实,探索泰伯至德归道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弘扬传承泰伯至德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以德立人、以德兴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荣巷书社

评论